近几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征求意见稿)》,这意味着汽车“三包”政策在时隔6年之后再度被提上议事日程。但记者在走访时发现,目前汽车“三包”还未对车市带来明显的影响。
据了解,意见稿提出,整车“三包”有效期内,因产品质量问题修理时间累计不得超过35日,否则消费者可以要求换车。业内人士称,汽车“三包”其实已经不是一个新鲜事了,在欧洲已经有非常成熟的规定了,在国内迟迟未能定,与该政策对不同品牌的影响差别较大有关系。
除了技术上自主研发力的缺失,物流落后也是制约车企的重要原因。目前,只有强势车企在各地建有配件库存中心,可以确保4S店的备件库存储备充足,而实力较弱的车企根本做不到,这就容易导致维修周期更长。由于前期更多考虑到照顾汽车行业的发展,因此“三包”政策出台已被拖延了6年时间。汽车“三包”不能分品牌制定标准,面对国内复杂的汽车市场,汽车“三包”的标准很难统一。
有业界人士担心,如果汽车“三包”实行,以前承诺3年10万公里、5年10万公里等超长保质期的品牌,必然重新调整保修政策,最大的可能性是回调到2年4万公里的较低水平。因为2年之后车辆维修量会明显增多,3至5年的质保期很容易因维修量超标,而面临退换车的风险。也有人认为,出台汽车“三包”的相关规定能促进中国汽车行业良性发展,是好事,希望这一政策不要向某个利益相关方倾斜,而是应该实现消费者和汽车生产厂商的双赢。而此次这次汽车“三包”政策能否顺利出台还存变数,但一旦出台将对车市的结构组成带来很大影响。 (辛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