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网页游戏 火箭球赛 热门音乐 2011世界杯 亚运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快讯 >> 内容

鱼精蛋白短缺引廉价药消失焦虑 国家储备受考验

时间:2011/10/3 17:41:13 点击:

  核心阅读

  政府给百姓常用的一些药品定低价,初衷是为了降药价、惠民生。这是新医改的大方向、大目标,是党和政府的承诺,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在具体执行当中,也要不断完善。

  一些药品之所以短缺,并不完全因为价格低,有的是因为非常规、用量小,有的是因为毒副作用大,有的是因为生产要求高。如果不加认真分析,不问青红皂白,一味提高价格,很可能保护了落后药品,保护了落后企业,对医药产业不利,对群众健康不利。

  鱼精蛋白的短缺,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廉价药消失的焦虑。有人认为,利润空间小,是廉价药短缺的根源,必须改变现有药品定价机制。

  事实果真如此吗?廉价是否意味着短缺?提高价格就能解决问题吗?以价格低廉为显著特点的基本药物,是否也会面临难以保证供应的尴尬?

  一 问:

  药价低廉,是否必然短缺?

  市场上常见的廉价药,大多是指医保能报销的、用来治疗常见病的、满足基本医疗需求的低价药。

  这类药品中的绝大多数品种,已纳入基本药物目录,成为基本药物,实行政府定价办法,采用集中采购方式确定。非基本医疗中的廉价药,如鱼精蛋白等,有些由政府定价,有些属于企业自主定价范畴。

  药价低、利润薄,是否必然短缺?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析两个积极性:生产积极性和使用积极性。不妨以基本药物为例进行剖析。

  先看生产积极性。从各地基药招标情况看,为了中标,药厂竞争十分激烈,说明都想分这块蛋糕。山东齐都药业产品中标之后,虽然利润降低了,但是销售量、销售额上去了。最关键的是,拿下了市场份额,壮大了企业实力。在叫嚷利润低、没钱赚的企业中,鲜有中标企业,这很能说明问题。

  再看使用积极性。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在使用过程中,有其特殊性,医院和医生起了主导作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之前,一些药品出现降价死,和以药养医的旧体制有直接关系,医生开大处方、高价药,加成就多,收入就高。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之后,配套改革破除以药养医,医生不靠开药生存,廉价药就有了生存空间。这一点,已被各地新医改的基层实践所证实。

  对于非基本药物中的廉价药,如果没有大额订单做保障,企业生产积极性确实受到一定影响。

  政府控制一些药品的价格,初衷是为了降药价、惠民生。这是新医改的大方向、大目标,是党和政府的承诺,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当然,在具体执行当中,也要不断完善,保护企业生产廉价药的积极性。

  这方面,要有适当的补偿机制,比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招标倾斜等;要推进医药分开,给医生以合理收入,让药品不再成为医院创收的来源,改变药品流通的“潜规则”,推广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物流方式,最大程度减少药品从生产厂家到患者手中的流通费用;要体现药品的合理价格,根据消费价格水平、原料价格水平的变化,适时作出调整。几十年不变,不是好办法。

123下一页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文章发布 | 在线留言 | 法律支援 | 人员认证 | 投诉建议 | 合作联盟 | 版权所有 | 本站wap手机访问
  • 中华商业网(www.huan5.net)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通管局

  • 中华商业网 版 权 所 有,信息来自网络,如有不实联系编辑,QQ:50173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