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12岁的彬彬(化名)3年前被某医院诊断为“多动症”,原因是他经常搓鼻子、挤眉弄眼做“鬼脸”,可治了3年,坏毛病还是改不掉,为此孩子没少挨父母训斥,日前,父母带彬彬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求诊,才知他们错怪了孩子。
彬彬老家在湖北麻城, 今年冬天彬彬“挤眉弄眼”的症状越来越严重,还有反复搓鼻子、揉眼睛的坏习惯,彬彬父母带他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求诊。
看着不时做“鬼脸”的彬彬,该科姜毅教授心生疑虑——他按压彬彬鼻子,他大叫“好痛”,在彬彬揉鼻子时,姜教授突然让他停下,他也能听从指令。“这不像是多动症的孩子,反而更像是鼻腔不适。”果然,经检查,彬彬被确诊为鼻窦炎。至此,彬彬长达3年的多动症“帽子”终于被摘下了。
“孩子‘挤眉弄眼’,不是多动症,而是因为得了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感觉不舒服表现得很好动。”这类患儿很容易漏诊误诊。姜教授说,多动症并不是“孩子好动的病症”,而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简称。
姜教授提醒家长,一般好动的孩子是听劝的,一旦被说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而多动症儿童则不能,他们是“不由自主”的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举动。除了多动的症状,还可能表现为注意缺陷,比如上课愣神、老丢东西,甚至可能异常安静。千万不要随意给孩子扣上多动症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