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网页游戏 火箭球赛 热门音乐 2011世界杯 亚运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艺快报 >> 内容

马金凤:地方戏唱出中华魂

时间:2019/8/5 9:52:14 点击:

98岁的豫剧泰斗马金凤携弟子回到洛阳,唱响“马金凤艺术周”,成为今年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一大亮点。不少戏迷从全国各地赶到洛阳,都为能再睹马金凤的艺术风采。

  马金凤(资料图片)

  98岁的豫剧泰斗马金凤携弟子回到洛阳,唱响“马金凤艺术周”,成为今年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一大亮点。不少戏迷从全国各地赶到洛阳,都为能再睹马金凤的艺术风采。

  一位豫剧表演艺术家,为何受到这多人的爱戴?这要从她的舞台生涯说起。

  马金凤,原名崔金妮,山东曹县人。她5岁跟父亲崔合利学唱河北梆子;8岁师承河南梆子第一代女性演员马双枝学习豫东调、祥符调;9岁入开封卢殿元科班,师从管玉、张芳金;15岁登台,在密县(今新密)、郑州及豫东、皖北一带演出。18岁以后,马金凤名声渐起。

  抗战时期,马金凤在豫西地区得到豫西调名角燕长庚的真传。此后,她辗转各地,广泛学习吸收了豫剧的不同唱腔。

  1949年,马金凤加入商丘专区人民豫剧团。1955年,她被调到洛阳市豫剧团,入籍洛阳,从此和洛阳人民结下不解之缘。洛阳,也成为马金凤的第二故乡。

  1956年,马金凤在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绽放异彩,获得一等奖。她那清脆圆润、刚健豪放、吐字清晰的唱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种独特的声腔艺术,被人称为马派艺术,是豫剧历史上第一个从地域性流派发展到以艺术家命名的艺术流派。

  朴实、简洁的旋律、节奏,优美动听的甩腔、托音,突出有力的各种连唱,鲜明、强烈的声腔对比,生动、形象的说唱结合……马派艺术唱腔融会贯通了豫东调、祥符调和豫西调,别具一格。

  1957年,京剧大师梅兰芳送给马金凤一个凤冠。她表演的《穆桂英挂帅》经过梅兰芳的指点得到很大提升。借鉴了梅兰芳的眼神、程砚秋的水袖、盖叫天的台步,进行了跨剧种、跨行当、突破程式的继承和创新,马金凤演活了穆桂英这个气宇轩昂的巾帼英雄形象,创造了“帅旦”行当,为中国戏曲艺术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

  在原洛阳豫剧一团任团长期间,马金凤曾率团到全国20多个省市演出,12次进京,5次进中南海怀仁堂演出,把代表作《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献给中央领导和首都群众,得到了中央领导和戏剧界先辈们的赞赏和好评。著名戏剧家吴祖光称她为“真国色的洛阳牡丹”。

  马金凤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咱戏曲演员,一定不要忘了国家和党的恩情,要到人民中去,为人民而唱。

  1994年,马金凤荣获“中国豫剧名旦功勋杯”;2004年,她被文化部授予“表演艺术成就奖”和“终身艺术成就奖”。

  作为豫剧“五大名旦”中舞台艺术生涯最长的一位,近百岁高龄的马金凤仍能在舞台上“挂帅”出征,成为戏曲界的一个传奇。她创造的“帅旦”行当,在她和她的众多弟子的弘扬下,持续以高亢、清脆的唱腔,气宇轩昂、威风凛凛的形象,唱响在新时代的中华大地上,展现着新时代的中华魂。(洛阳日报记者 常书香 文 张怡熙 图)

  精神传承大家谈

  马金凤创立的马派艺术,是洛阳戏曲文化的杰出成果,是河南豫剧的骄人财富,更是中国戏曲文化中的珍品瑰宝。我们要传承好这一宝贵财富,让马派艺术弘扬光大。

  ——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

  马金凤虽然年近百岁,但仍活跃在舞台上。作为一名新时代戏曲工作者,我们要以马金凤为榜样,学习她的人品艺德,学习她的爱国精神,做一名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戏曲人,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来回馈广大戏迷观众。

  ——市文联副主席、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刘联合

  俗话说:“地低成海,人低成王。”马金凤能够取得这么高的成就,与她为人“低调”密不可分。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马金凤总是把自己放得很低,遇上比自己唱得好、演得好的人就虚心求教;遇上其他剧种可以借鉴的唱法、演法取其所长;遇上向自己求教的学生耐心传授技艺。即便是在成名成角后,她依旧能甘当绿叶,在舞台上主动担任配角,为他人做嫁衣裳。这值得所有戏曲人学习。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文章发布 | 在线留言 | 法律支援 | 人员认证 | 投诉建议 | 合作联盟 | 版权所有 | 本站wap手机访问
  • 中华商业网(www.huan5.net)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通管局

  • 中华商业网 版 权 所 有,信息来自网络,如有不实联系编辑,QQ:50173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