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工执业资格或采取准入制
北京制订培养、激励等五项配套文件,社工职业前景拓宽至18个领域,薪酬、福利将获制度保障
我平常要跟着居委会干部处理各种居民事务,跑腿送材料、站岗、时常等居民下班后入户,周末还有至少8小时值班,这样算下来,几乎天天加班。
可我们与街道签订的服务协议中,一直回避‘加班费’这个话题,所以《劳工法》中规定的加班费,我们似乎不能享受。
如果政府真的要全面提高社工待遇和社会地位,让优秀人才安心做社区工作者,应该把社工直接纳入事业编制,都是政府雇员,为何不能以具体岗位实际承担的工作来衡量待遇?
——朝阳区某街道社区工作者林奕(化名)
昨天,聚集全国多地社会管理领域官员、专家的“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年会”在京开幕。北京市社工委主任宋贵伦介绍,北京市正在研究制订《首都中长期社会工作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社会工作者培养、管理、评价、使用、激励系列配套文件。
市社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五项配套文件现已起草完成,正在内部征求意见。如配套文件得以实施,未来,社会工作者将成为一个专业技术岗位,有望像医生、工程师一样,拥有明确的职业定位,采取执业资格准入管理,“不断取得更高的专业资质评价,即能获得广阔的职业前景和晋升空间,薪酬待遇也会随之提高”。
专业社工资格尚未挂钩薪酬
目前,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民政部每年组织一次(中级)社工师和助理社工师考试,考取职业资格证者,纳入全国专业社会工作者登记注册系统,但专业社工师资格尚未与执业资质和薪酬设计挂钩。
据相关部门统计,北京目前有2.8万社区社会工作者,以及少量在社工事务所、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专职社工。其中,5612人获得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
去年,为鼓励大学生社工扎根社区,提升社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北京市社工委曾出台激励办法,对在社区层面工作的社会工作者,获取助理社工师资格证书的,给予每月200元补助;获取中级社工师资格的,给予每月300元补助。
上述负责人坦言,这项补助措施,对于在社工事务所和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专业社工,尚未覆盖。
制度有望保障专业社工薪酬
但该负责人预计,如果出台正式文件,将社会工作者纳入专业技术岗位体系,并出台激励配套政策,专业社工的薪酬福利待遇会统一规范,并有制度保障。
正在制订中的配套文件,也明确专业社工的薪酬不低于当地企事业单位的薪酬水平。
文件起草人寄希望于制度保障能扶持专业社工机构的发展,目前,北京市各区县共有23家社工事务所,仅能吸引很少一部分社会工作者就业。但国际上,社工事务所才是在社区、医院、军队、学校中,为不同人群的需求,开展专业社会工作的主力军。
专业社工岗位有望拓至18领域
目前在北京,“社工”还是个笼统的称谓,甚至在很大程度上,“社工”被简单理解为社区工作者。
市社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北京市社会工作“使用”配套文件中,将明确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定位、范围领域和岗位设置。他介绍,社工的“用武之地”涉及18个领域,包括社会福利、救济、流浪乞讨儿童救助、社区矫正、家庭纠纷、医患矛盾调解、企业内员工心理调适等。
市社工委称,新的配套文件将让未来北京的社会工作趋于专业化和职业化。薪酬待遇和职业前景的制度保障,也将吸引更多人愿做社工。(记者 魏铭言)
相关新闻
枢纽型组织年内增至30
民间公益组织有望通过其实现“直接登记”
北京已有红十字会、残联、妇联等22家枢纽型社会组织,今年年底前,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再确认一批,使全市枢纽型组织总量达到30家左右,基本实现对全市近3万家社会组织分类进行日常服务和管理。
昨天,北京市社工委主任宋贵伦介绍,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织方面。今后,北京市要按照“一口审批、分类管理、政府监督、扶持发展”的原则,推动社会组织管理创新,加大培育扶持力度。
据了解,目前,一些公益服务类民间草根组织,已能够申请(与自身工作)相同领域内的枢纽型社会组织作为业务主管部门,在民政部门实现“直接登记”。
在现行的社会组织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的管理体制下,业务主管单位对社会组织干预过多,很多社会组织与业务主管单位相关科室合署办公,或作为内设部门管理,行政化倾向严重;同时,一些民间草根组织因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无法进行法人登记,导致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发展不足,在参与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方面难以发挥协同作用。
同期发布的《2011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指出,北京市尝试以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新机制来代替原有的双重管理体制,但机制不够健全,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记者 魏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