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揽存乃至瞄上香火旺盛的寺庙,贷款周期延长、甚至于直言明年才能下放贷款,还有中短期资金利率上冲等,种种迹象都显示出商业银行在三季度末揽存冲点的压力。而事实上,除去季末存贷考核等指标压力之外,今年银行资金流向民间、外部人民币贷款流入、内保外贷被迫缩减等也均成为本季度银行大力吸储的独特因素。
临近三季度末,银行揽存大战正酣。本报近期也陆续报道了不少商业银行客户经理为拉存款瞄上香火旺盛的寺庙、慈善会,商业银行发行季末到期的高收益理财产品,还有中短期资金利率大幅上行,乃至对9月29日、30日资金拆入给出高达千分之六的返点比例来拉存款等。为迎接季末指标考核,各家商业银行正各显神通、招数频出。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家银行大张旗鼓揽储吸存的同时,却有市场消息称,9月上半个月,工农中建四大行存款较8月末减少4200亿元左右,出现罕见天量负增长。对此,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微博)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今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不断提高、贷款增长同比明显回落以及实贷实付的贷款新规的实施等因素,使得银行创造存款的功能在减弱。
事实上,尽管今年也曾出现银行月度存款负增长,但所有迹象都显示9月情形尤甚。仔细分析发现,今年以来,国内整体流动性状况与今年三季度末银行揽储压力异常高不无关系。首先,今年民间借贷的高利率,使得不少银行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向民间市场。“今年流动性偏紧,民间借贷利率飙升,仅我们知道的,就有不少银行贷款通过各种渠道流向了民间借贷市场,还有企业主专门先去银行借贷,然后再高息贷出去。”一位处理过不少民间借贷纠纷案子的律师说。今年以来,他经手的民间借贷纠纷案子比往年高出许多。
此外,境内外人民币市场联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短期现象,对内地银行业存贷款、利率等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某大型外资银行人士认为,内保外贷监管新政或许也是导致9月银行揽储压力增大的原因之一。随着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大力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资金日益充沛、且利率具吸引力,然相比较而言,内地信贷规模控制、流动性偏紧,且贷款利率上浮比例不断冲高。因此,不少内地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更多地选择在离岸市场借入人民币,这期间也不可避免地伴随出现了单纯以境内外利差套利为目的的借贷行为。
而在8月份外管局对相关不合规内保外贷行为进行限定之后,也导致了商业银行的外币贷款和人民币存款同时下降。有银行人士还透露,监管还通知要求各家银行将内保外贷余额在10月底之前减少6%。此外,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联合打击地下钱庄、防止境外人民币流入等,也或多或少对此会产生一些影响。
责任编辑:NF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