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非本土版权的娱乐节目做得更加令国内观众喜闻乐见”是国内综艺节目编导们都在思考的问题。以往国外综艺节目形式被引进到国内,影响着国人的欣赏与审美取向,而随着国内市场的日益成熟,国内观众的价值取向与收视习惯,逐渐地又开始主导娱乐节目的走向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娱乐节目由版权引进后的中国制造,逐渐发展成国内自主探索新的模式形成娱乐节目的中国创造。
《快乐大本营》
能成为最老的是因为她永远够新
在国内娱乐节目的发展史上,《快乐大本营》是无法“逾越”的一个里程碑,不仅因为它始终居高不下的人气与收视率,还因为它的“长寿”——至今已经运作了19周年。
按照一年52期的体量播出,其实是非常容易让观众觉得疲惫的。大本营能够一直“未见颓势”的一个秘诀在于,在每一周的节目里面都能够有一个小的创新的亮点和一个不同的卖点。
节目会要求制作团队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能够推出一个大型的创新游戏,如“谁是卧底”、“谁家住着谁”等;在每个季也会像季播类的节目一样,推出一些季播的全新设计,就像大家看到的“啊啊啊啊科学实验站”,“我想静静”,包括大型池道的环节,水上游泳池纳入到室内。
《谁是大歌神》
从韩国引进也经过本土化改良
前不久浙江卫视《谁是大歌神》节目曾经引发关注,虽然并非在黄金档播出,但由于谭咏麟、周华健、齐秦、任贤齐、林志炫、张宇、许茹芸等不同时代的天王天后的同时加盟而引发歌迷们又一轮集体怀旧。该节目脱胎于韩国本土节目《隐藏歌手》,但是制作方根据中国本土观众的收视习惯与收视心理进行了改良,在上海电视节论坛上,韩国综艺编剧界教父、《隐藏歌手》的总编剧柳成赞便对这种本土化的改良赞不绝口。
柳成赞认为,作为中国版的《隐藏歌手》,更像是把原唱歌手放到了更主要的位置上,这与明星在中韩两国观众中的“角色”有关:在韩国,歌手不像中国歌手在观众面前保有很大的神秘感,他们频繁的曝光在各种综艺节目上并且可以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们随时有接触。而在中国,可能保留原唱歌手的操作模式,不论从形式上还是制作时间上,都更加符合观众的“口味”,他对中国节目组的改良表示感谢,并认为“无论是什么样的模式放到当地国家,就要按照当地的文化进行本土化,要符合当地的收视习惯才是最好的。”
《我是歌手》
重要的是完成一个有关成长的故事
刚刚收官的《我是歌手4》很完整的诠释了一个真人秀的编剧思路,即一个曾经红极一时的歌手,在经历辉煌与坎坷以后,如何看待自己热爱的这个事业,如何再次回归到事业的顶峰——李玟在决赛中身着当年奥斯卡奖颁奖演出的礼服再次唱出《月光爱人》的时候,这个节目在高潮中完整的诠释了故事的内涵与结局。
而这样的模式是随着《我是歌手》前三季的发展一点点的完善起来的,也是观众喜闻乐见的大结局。在上海电视节的论坛上,湖南卫视《我是歌手》总编剧、执行制片人孙莉表示,目前中国的真人秀节目是一个大的工业化产品,国内真人秀编剧所要完成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实现对人的塑造。在这样的主旨之下,《我是歌手》在韩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良——弱化韩版中的舞美部分甚至不要舞美,只用灯光来强调现场气氛,使观众聚焦到演唱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