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规划四层的培训楼,如何变成了上下10层的会馆?没有规划许可的停车场和员工宿舍又是如何建起来的?这些疑问,正在衍生更多的问号。有关方面应该马上行动起来,着手进行调查,及时发布信息。
日前有网友发帖举报称,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规划建设的科技培训楼,很可能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变”成了以按摩洗浴为主的艺海国际商务会馆。目前,中国农科院尚未对此事作出具体回应。
网友的举报并非空穴来风。目前,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信息公开部门已证实,举报中的农科院科技培训楼和会馆确实处于同一位置,根据规划,该培训楼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但艺海国际商务会馆为地下一层、地上九层。除了“4层变10层”不符合规划外,涉嫌侵占试验农场的会馆停车场、东侧的员工宿舍均没有规划许可。
相关部门的表态之外,更有白纸黑字的法律文件显示会馆与培训楼存在关系。根据北京市一中院判决书显示,会馆的投资方租赁位于“科技培训楼”地下一层、地上一至九层,用于经营场所,从事餐饮娱乐、酒店洗浴等休闲活动,租期自2005年8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年租金为1750万元。
原本规划四层的培训楼,如何变成了上下10层的会馆?没有规划许可的停车场和员工宿舍又是如何建起来的?这些疑问,正在衍生更多的问号。在记者的调查中,发现培训楼的建设单位、出租单位是两家公司,但在北京市工商局网站上都查询不到。这两家公司扮演过什么样的角色?又为什么“消失”了?
对于笼罩艺海会馆的重重疑云,举报者倒是有一个猜测,试图还原大楼“变身”的过程。相关单位先成立公司申请盖科技培训楼,拿到工程规划许可后,在建设过程中把培训楼盖成洗浴中心,竣工后把公司注销掉。随后,又成立另一家公司,把楼租出去,再把这家公司注销。
这样的猜测显然需要深入调查,从以往的事实来看,这样的操作模式并非没有可能。据《中国青年报》披露,山西忻州市民政局原局长陈华梁,曾用福利综合大楼的名义立项,最后偷梁换柱变为星级酒店,自己成了大股东,获得过千万的“不明财产”。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居然能成为现实,一是因为当事者的权力不受监督,二是诸多监管环节的集体失守。
面对举报与热议、事实与猜想,有关方面应该马上行动起来,着手进行调查,及时发布信息,而不是企图通过断然否认、躲着拖着、媒体公关等方式过关。否则只会引起更多质疑,对公信力造成更大损伤。故宫、红会的前车之鉴,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