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费品到耐用品、奢侈品,从观光旅游到“体验旅游”、从“买房投资”到“多元化理财”……今年国庆,中国一些地方居民的消费形态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不过,“假日经济”深层市场仍需要进一步挖掘、突破。
记者通过qq聊天室、msn、社区论坛等方式进行采访时发现,中国居民在“十一”长假中的旅游方式,正在从简单的观光游向个性化的旅游转变。体验式、文化式、探险式、益智类的旅游形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广西柳州市鼎天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胡友宾带领全家5口人,选择前往马来西亚进行潜水旅游,同时要求旅行社提供当地土著居民生活方式的“热带雨林游”。胡友宾说:“过去10多年基本上都是在国内搞团队旅游、自驾游,今年选择旅游的时间更加充裕,也更应该享受旅游增长知识、锻炼体魄的妙处。”
广西民族大学历史地理学博士郑维宽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的国内旅游市场、亚太地区最大的出境游市场,这意味着旅游正在从简单的“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家删掉”,演变为对旅游者自身知识储备、探险精神意志、身体素质的“挑战”,而这恰恰是附加值更高、内涵更加丰富的旅游核心所在。
“十一”期间,广西南宁永康咨询策划公司副总经理李福民放弃了诸多楼盘开盘的多份邀请,转而前往多家百货商店注意挑选各类黄金饰品和金条。
李福民说:“在楼市严厉的调控政策下,即便是南宁市也没有太多的政策‘真空’可供突破,楼市升值空间已经很小,但黄金作为具备定价权的贵金属,这段时间的暴跌,恰恰给我们进入市场的机会。何况我们持有的是实物黄金,承担的市场风险相对要小很多。”
深圳平石资产管理公司亚太地区副总裁张天运认为,今年居民看楼、买房的热情比前些年大幅度下降。这意味着楼市调控效应正在显现,同时也意味着中国老百姓“十一”投资理财观念也在发生深层变化。
张天运说:“事实上,深圳观澜以美联为代表的红木家具、云南以昆明为代表的玉石、各地百货公司出售的黄金饰品……这些商品的热销,恰恰证明中国居民的投资理财正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
记者采访多位专家学者发现,尽管中国一些地方“十一”居民消费方式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深层变化,但由于理财教育、投资理念、消费方式等制度性、体制性的障碍存在,“假日经济”的发展仍需要深层突破。
首先是如何提升高附加值、个性化体验式“旅游产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这有赖于两个条件的具备:切实贯彻履行“带薪休假”的各项制度,让老百姓真正有时间、有能力享受休假的乐趣;需要大量具备高品质服务能力的人才涌现。
广西师范大学教授、旅游社会学专家陈雄章认为:“第一个条件是前提和基础,只要第一个条件能够满足,只要假以时日,就能不断涌现出优秀的服务业人才。”
中国银监会广西银监局五处处长谭坚说:“尽管现在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纷繁复杂,仅银行每年推出的产品就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但能够让老百姓弄懂的理财产品也不过10多种。这意味着理财产品存在着化繁为简、返璞归真的深层命题。”
谭坚认为,消费者个体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理财能力,变“跟风消费”为“理性消费”,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也需要将自己的产品简单化推向消费者。
(记者何丰伦)